1、实验室耗材的分类
实验室耗材:一般认为是实验用消耗频繁的配件类物品,也是实验室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。分为试剂类耗材和非试剂类耗材。
本文只针对非试剂类耗材的管理进行讨论。为了表达简洁,以下将实验室非试剂类耗材简称为实验室耗材。
实验室耗材的分类可以根据耗材的用途、耗材的价值,或是根据学科进行分类。
本文主要介绍根据耗材用途的分类法以及基于价值的ABC分类法。
1.1 根据实验室耗材的用途分类
根据实验室耗材的用途,可以将其分为常规耗材、细胞培养实验耗材、分子生物学实验耗材、微生物学实验耗材、过滤/净化实验耗材、防护用品、仪器设备专用耗材7大类;其中常规耗材因品种繁多,其二级分类分为7类,详见表1。
*表1 根据实验室耗材用途分类

1.2 根据实验室耗材的价值分类
ABC分类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法,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•帕累托首创。该分类法是管理学常用的一种方法,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。
采用该分类法,可按照价值高低、数量多少、重要性大小将实验室耗材分为A、B、C三类进行分类管理,以达到节约资金、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。
A 类耗材指价值高、数量少、在实验中起重要作用的耗材;
B 类耗材次之,指价值较高、数量较少、作用较为重要的耗材;
C 类耗材指的是价值低、数量大、在实验中仅做辅助之用的耗材。
对某实验室一年消耗的25类、总价值约70万元的耗材作出ABC分类图(图1)。

由图1中可以看到:色谱柱、移液器、石墨管、固相萃取小柱等耗材年消耗量小,但总价值很高,将其定为A类,即X轴数值0~2之间(年消耗量小于100件)的;枪头、离心管等耗材虽然年消耗量很大,但总价值却相对较低,将此类耗材定为C类,即X轴数值大于3(年消耗量大于1000件)的;介于两者之间的耗材,将其定为B类,即X轴数值在2~3之间(年消耗量介于100到1000件之间)的定为B类耗材,此类耗材有培养皿、容量瓶、烧杯等。
2、实验室耗材的采购管理
2.1 实验室耗材供应商的资质审核
由耗材供应商提供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》、《税务登记证》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》,并加盖单位公章的复印件。经审核通过后,建立《合格实验室耗材供应商名录》。
根据最新版《CNAS—CL01:2024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(ISO/IEC 17025:2017)》以及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》的有关规定,应定期对合格实验室耗材供应商进行评价。
*《CNAS—CL01:2024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》于2024年7月1日正式发布并实施,当前处于文件过渡期;自2025年7月1日起,CNAS 将按照 CNAS-CLO1-G001:2024的要求受理实验室的认可申请并开展评审活动。
2.2 实验室耗材的采购与验收管理
实验室采购人员根据《合格实验室耗材供应商名录》,按照其许可范围进行采购,此处不再赘述。对采购的耗材,要严格落实验收入库制度,即由管理或采购部门与使用部门共同验收入库。
3、实验室耗材的库存、出入库管理
3.1 实验室耗材的库存管理
对于价值很高的耗材,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立少量、合理的库存水平;
对于价值较高的耗材,可适当增加库存水平;
对于价值低、数量大、消耗快的耗材,可以一次性集中采购以降低成本,同时维持较高的库存水平以满足工作需求。
3.2 实验室耗材的出入库管理
目前,实验室多采取双人以上入库验收制度。管理员对耗材的名称、规格、数量及生产者仔细核对并填写入库单,并详细记载每批耗材质量验收情况,然后将耗材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摆放。
4、实验室耗材的信息化管理

5、小结
实验室耗材的管理是实验室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,涉及耗材的采购、评价、贮存、使用的全过程。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,作者深刻地认识到:要做好以上环节的管理工作,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,建立健全规章制度,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、制度化、信息化水平。
无关联文章